【天地網訊】
黃芩是一個年用量在4萬噸以上,生長周期兩年半到三年半的一個品種。
上一輪行情從2016年低價10元/公斤(單位下同)左右,一直到2019年28元的高價經歷了三年。2019年價高刺激老百姓大量種植,再加上國家調整產結構種植補貼,脫貧攻堅到2020年全部脫貧,全國面積大增,種子當時賣到300元一公斤左右,到2020年后價格逐漸走向低谷,藥賤傷農,老農民種植積極性受挫。
2020年,2021年,2022年連續三年種植面積減種,種子賣到90元/公斤左右也很難賣出。到2020年疫情封控農民棄種,全國脫貧不再補貼,外圍產地內蒙,河北,東北,大新疆種植3-4年,每畝地鮮品三至五百公斤,一算不夠成本,后邊幾年地租上漲,勞動力成本上升,再加上國家非糧化政策,種藥材不再補貼,讓種糧食面積縮減90%以上。
通過上表對比顯示,2019-2020年,黃芩種植戶是微利或賠錢的狀態;2024年種植戶是微利狀態;
山東,主要是育苗栽種,二年人工挖,它平均畝產量也是四五百公斤鮮貨,不如種丹參或其它作物收入高,所以面積縮減嚴重;
甘肅,也是育苗移栽,二到三年生,主要是以收種籽為主,連續幾年低價看不到利潤,育苗的也很少。因為黨參、當歸、款冬花等甘肅品種漲價幅度大,黃芩便成了被遺忘的孤兒。
黃芩主產地山西、陜西也沒有大規模種植,到2023年春價格緩慢上升。2023年秋有人種,冬天下雪又有一部分小苗被凍死。相對來說,跟其他的經濟作物相比,黃芩的種植收入還是很低,比如種柴胡、生地、桔梗,還有果樹等,就種小麥、玉米,它全部機械化投入也不大,老百姓也不愿意種植黃芩,因此產區的種植積極性也不高。
2024年春黃芩價格猛漲,就有個別人想種又沒有預留下更多的土地,因為土地資源就那么多,種了別的作物,種不了黃芩,倒不過的茬,2024年4月份后種上的,今年五月六月連續不下雨,天旱又死了一部分小苗,這就看七月份八月份兩個月雨水的情況怎么樣?種植面積有多少?因為黃芩主要是旱地種植,靠天吃飯,所以2025年到2026年在地面積很少,今秋明春2年半到3年半的可挖面積就不多,再遇上天旱、減產,今年黃芩的產出量可想而知。
7月7號到8號山西、陜西普遍降雨,旱情基本緩解,旱情只是一個導火索,因為其基本面不變,就是產量減少,能挖面積太少。有個別人說有莊家也好,又是大資金介入也罷,我本人認為最大的利好就是可挖量小,庫存薄弱,人氣高,這才是最大的莊家。
比如庫存,2023年全國黃芩的產量大概在4萬噸左右,2024年產出大概在2.5萬噸上下,2025年產出1萬噸左右 ,還有生長周期2年以上至3年半的品種,對一個年用量在4萬噸以上,從種到收需兩到三年的大宗品種而言,產出和用量不成正比,這才是最大的莊家形成。本人在產地真實所見,不代表壓貨投資的數據,藥市有風險,入市要謹慎。
黃芩個子價格,從2019年的28元,到2020年20元,2021年15元,2022年17元。疫情放開后,用量猛增又漲到26-28元,年后又掉回到22元左右。到了2023年4月份產新結束,產地小販和加工戶還有市場商家看到產出量縮減嚴重,庫存薄弱,形成了大量搶購局面,短短的一個月,八九成貨從22元搶到了28元,到2024年春產新時產出量更小,九成干貨40元,干貨42-43元,現在隨著用量的實際消化,庫存的減少,產地旱情嚴重,種植面積沒有形成大面積的擴種等利好,價位緩緩升到現在45-46元,現在庫存和今秋產出量難以滿足用量,后市應該創出歷史高價。
(本文由趙少忠13835739560供稿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中藥材天地網觀點,數據信息僅供參考,藥市有風險,交易需謹慎!本文版權授予中藥材天地網,未經官方允許不得擅自轉載?。?/p>
聲明: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,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,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站、個人不得轉載、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,違者必究!